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女兒鏡頭裡 是母親被時代拋下一生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1994年4月24日,彭佳的爸爸在寶寶相冊裡寫了一句話給5歲的女兒:彭佳,萬萬不能走你媽的路。


這句話對彭佳的影響,可能比想像中更大。2013年,彭佳大學畢業一年後,她回到了家鄉,進入某大型國企工作,成為一名工程師。

這家國企,是她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工作過的地方。對於彭佳來說,這不是最理想的選擇,但她不敢辭職,潛意識裡,她不想復制李愛軍的“失敗”人生。


李愛軍只活了短短47年,人生前半段有過得意的時光,有錢的時候喜歡買鞋,鞋盒子能從牆角堆到房頂;人生後半段落魄時,需要靠吃低保生活,照片裡的襪子底都是污黑的。

她放棄過很多普通人難以割舍的東西,包括體面的國企工作,包括完整的家庭,包括4歲的女兒彭佳——李愛軍到底愛不愛自己?這個問題折磨了彭佳20多年。

這本名為《mama》的攝影集,創作開始於2020年。它是彭佳走出近十年抑郁內耗的開始,也是她漸漸理解生母的開始。2022年,在《人物》雜志的采訪中,李愛軍與彭佳的故事,被定義為:這是一個理解母親的故事,也是一個女孩自我修復的故事。

其實,對於彭佳來說,這個作品的誕生,還是一個促進改變的故事。2023年2月,《mama》的紙質版作為獨立刊物發行。2023年9月,它又獲得第四屆中國青年攝影推廣計劃鯤鵬獎。這意味著,彭佳有了新的職業選擇:從一名工程師轉型做攝影師。

什麼樣的領悟,能讓一個人恢復選擇人生的勇氣?上一代人度過一生的方式,會對下一代造成什麼樣的影響?每一代年輕人都想過與父輩不同的人生,他們如何才能互相理解?

通過這本《mama》中兩代人的拉扯,我們想試著找找可能的解釋。




一個時代的耗材,還是一個女人的詩歌

在母親李愛軍的人生裡,彭佳曾經是不被選擇的那個選項,之一。


李愛軍跟著一個騎著摩托車的男人離開時,彭佳只有4歲。在她記憶裡有一個場面:她跟著摩托車後面,追呀追,一直喊,但李愛軍一次都沒有回頭。

這段不一定真實的記憶,是彭佳在李愛軍活著的時候最後一次追逐她的影子。第二次追逐,發生在李愛軍去世之後,彭佳一張又一張地掃瞄李愛軍留下的照片,並一次又一次地自問:照片裡的人是誰?她跟我有什麼關系?

彭佳試著復盤李愛軍的人生,想找到她墜落和下滑的關鍵點。



影集裡的第一張照片,是李愛軍人生第一個婚禮。紅色的西服裡露出一點白襯衣上的領結,扎起的頭發上插了一圈紅色的花,耳環上都綴著紅色的珠子——這是1980年代時髦青年的結婚標准打扮。微笑的新娘明眸皓齒,有著任何世俗標准都得承認的美麗。

世界上最殘酷的事情之一,是眼看著美麗被歲月侵蝕消磨。
覺得新聞不錯,請點個贊吧    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,等著您的高見呢
上一頁1234...7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8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.0084 秒